sarah: 你表姐說你的生日party 好特別,台灣都沒這樣。
nico: 在台灣生日不重要喔?那什麼節日才重要呢?
sarah: 嗯... 😔都不重要。讀書,最重要。😝

IMG_9551.JPG

台灣孩子的社交活動幾乎可以說是從大學才真正開始的。而德國的孩子平常玩樂的時間多,也比較有機會在大小聚會上學習到人們社交的禮儀與方法。如何介紹自己,加入團體,結識陌生朋友,其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舉辦生日宴會邀請熟識與陌生朋友參加,是德國人從幼稚園開始就養成的習慣。他們安排活動遊戲,準備飲料食物款待攜帶禮物前來的賓客,被人邀請過後,將來也常常必須回請別人。在這一來一往之間,便建立起彼此的關係。隨著年紀漸長,他們漸漸獨立籌劃整個宴會過程,直到成年,老年。有些人還可能在受邀宴會上遇見自己未來的另一半呢!當然也因為生活習慣這一部分的原因,比起台灣,德國青少年行為早熟,不小心懷了孕,16、17歲就為人父母的例子也常有聽說。

在德國這十幾年,因為孩子而認識了許多父母。德國的父母相對台灣,可以說是非常的崇尚自然發展,我的眼裡有些不可思議甚至到姑息養奸的程度。我們是把每個孩子都當龍鳳在培養,不管是否只是隻松鼠或野豬或者根本是條魚,也要具備一飛沖天,大鳴大放的能力。

而德國的父母,管教孩子比較順其自然,唸得了書,就唸書,唸不了書就畫圖,跑步,游泳甚至養雞都行。他們比較不會將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或者自己的願望,加諸於孩子身上。有些父母在我眼裡還特別的認命,這與德國人行事保守的風格有很大的關係。

在我認為,孩子總是孩子,許多孩童即使到了即將進入社會的年紀,也都還不知道該何去何從。而養成勤勉的習慣,開發他們的潛能,指引人生方向,是父母的責任。在學業上拿高分,需要耐心的練習,這部分的習慣是必須"培養"的。做好遊戲與學習的規劃與目標,是一件對孩子有益的事。如果完全放任孩子自行決定學習的方式與時間,可能是一種浪費,換句話說,孩子可能都不知道原來自己是可以做得到的。

說了那麼多,關於教育,我主張應該中西合併,各取其長。順應孩子自然天生的長處,有條件的予以規劃培養,才能夠真正的行行出狀元
arrow
arrow

    germa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