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有一個很棒的兒子. 他冷靜, 熱情, 積極, 果敢, 自信, 有耐心, 反應快, 善溝通, 能動能靜, 進退有禮, 學科,術科, 人際與社會關係, 品德與工作態度, 沒有一項落在德國孩子的後面.

 

很多混血孩子很難跟德國當地孩子做朋友, 我很早以前就非常擔心這樣的事發生在他身上. 結果發現, 到哪一國都一樣, 人們喜歡並且尊敬的標準, 放諸四海皆準. 只要讓自己符合那個條件, 到哪裡都有機會脫穎而出.

 

德國的教育這些年來也有些改變, 比如現在孩子們也會被送去補習. 大體上他們是比較崇尚自然的發展, 但是他們的教育體系, 有些變化方式, 孩子在任何時間想繼續深造學習, 轉換跑道, 都有管道可行. 一時對學習沒興趣, 將來改變的時候, 也能再補救回來. 雖然這樣, 還是當初就決定方向, 要來的好些.

 

由於父母不強迫孩子拿高分的狀況, 使得他們的孩子只要上得了大學, 在程度上絕對不會太差. 不是只有教學方式的功勞, 還有孩子本身確實的程度.

 

我們必須承認, 並不是每個孩子的各方面都一樣優秀, 有的體育特長, 有的美術, 有的數學特別好或是語言特別興趣. 我們很難把一個走路有問題的孩子變成長跑健將. 逼出來的大學生, 將來可能也無法使用專業.

 

另外, 我覺得孩子始終是孩子. 孩子都愛玩. 通常也不知道自己到底適合甚麼, 有些孩子如果稍加雕琢, 好會更好, 養成學習的習慣, 是需要一點規矩的. 所以完全依靠自然, 我認為是不夠的.

 

像我德國好友的孩子, 他的理解能力很好, 但是沒有耐性不愛練習. 他的父母也認為他有這方面的缺點, 而順著他的意思, 不強迫他念書, 當初明明是和我兒子一樣的程度, 結果新學年, 他被安排到和一些輸他能力很多的孩子同學校, 結果他現在就越來越適合比他程度還差的環境. 如果當時他的父母給點壓力, 可能今天狀況會有所不同. 事情總是有兩面,太保守認命也是德國的問題.

 

依照台灣的模式, 我會要求孩子各方面的表現. 尤其學業成績. 我的德國好友都認為我太過嚴厲. 殊不知我的孩子, 晚上八點上床, 睡飽睡好, 每天專心上課, 放學後花三個小時作業, 其他時間都在玩. 比起台灣的孩子, 已經是身在天堂.

 

除了上述幾點, 還要多跟孩子相處, 台灣習慣把孩子交給老師, 德國的老師只在告知和輔導, 學生的成就, 在台灣是老師的責任大過父母和孩子本身.

 

而做任何事, 成功的必要條件都少不了時間的投注. 教育孩子也是. 花時間在孩子身上, 才能對孩子理解. 觀察他的專長在哪裡, 他需要甚麼幫助, 該如何引導孩子, 等等等的問題, 都需要時間. 我們台灣的父母可能吃飯睡覺載送上下學, 真正坐下來彼此認真講話的時間, 一天絕對不超過兩個小時. 談戀愛都需要時間來彼此了解, 何況孩子不斷的在成長, 每一個時間點都有不同的需要. 花時間與孩子相處, 你一定會發現, 你的孩子是這麼像曾經的你, 也絕對能強過未來的你.

 

所以我主張孩童教育必須: 因材施教. 軟硬兼施, 中西合併, 所向無敵.

 

圖片是他這學期成績單. 德國的評分標準是六個等級. 最高是第一級, 最差是第六級.

20229894_1895082597410958_7184215177622705973_o.jpg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德國兒童教育
    全站熱搜

    germanl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